纺织与服装

  • 拼布艺术专用面料的性能研究

    刘杰;王占霞;王玉婷;

    为提高拼布面料国产化率,选取中国、美国和日本生产的6种拼布专用机织面料,测试分析面料的性能,并通过多项综合值进行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国产布试样厚实紧密,不易扎针;美国布试样紧密度不如国产布,扎针相对较易;日本布试样厚度适中,布料细腻,扎针容易。国产布试样强伸性能、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较好,侧重于实用;日本布试样悬垂性、光泽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较好,侧重于美观;美国布试样各项性能居中,兼具耐用性与美观性。多项综合值分析显示:美国布试样综合性能较好,日本布试样综合性能略低于美国布,国产布试样综合性能较低。

    2025年02期 v.37;No.13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 基于纺织图案特征分析的服装生产瑕疵检测技术

    胡冰;汪世奎;

    为提高服装生产中织物瑕疵检测的速度和准确率,提出了一种结合改进深度生成对抗网络(DCGAN)与改进YOLOv5模型的服装生产瑕疵检测(IDPGP)方案。消融实验结果显示,完整IDPGP方案的检测准确率达95%,误检率和漏检率分别控制在3%和2%左右,处理速度约150 ms。在实际应用测试中,该方案对3 000个样本的平均分类准确率接近98%,优于CA-EfficientDet方案的88%。IDPGP方案有助于企业对服装生产质量进行控制,也为服装生产瑕疵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2025年02期 v.37;No.13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针刺非织造革基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邓黎黎;徐剑;

    为探讨针刺工艺参数对非织造合成革基布各项性能的影响,以涤纶短纤维为原料生产针刺合成革基布,分析了3种不同生产工艺基布样品的特点。按照合成革用针刺法非织造织物的国家标准GB/T 24248—2009测试样品各项性能,包括断裂强度、透气率、孔径等,并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条生产线上所生产的合成革基布满足GB/T 24248—2009中对单位面积质量、基布厚度、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孔径和透气率的要求,针刺非织造革基布各种性能受工艺参数影响较大,3~#基布样品性能最优。

    2025年02期 v.37;No.130 12-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 夜光涤纶短纤纱的纺纱工艺及性能研究

    刘力;闵睿熙;

    为解决夜光涤纶纤维在应用上的缺陷,设计了28 tex棉型夜光涤纶纱,利用响应面模型优化其工艺参数,并测试分析了夜光涤纶短纤纱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即相对湿度为66.1%、细纱后区牵伸倍数为1.32、捻度为637捻/m时,夜光涤纶短纤纱条干均匀度为8.73%,断裂强力、毛羽指数和回潮率等基本性能均较好,可满足纯纺工况条件。

    2025年02期 v.37;No.130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机织童装面料的传统玩具纹样设计

    甘润生;周瑛;张岑岑;

    童装面料图案在文化传承与发扬中具有关键作用,故以传承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对儿童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鲁班锁、拨浪鼓和鲤鱼花灯这3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玩具为设计灵感,运用组织结构设计和纱线颜色配置,设计了3款适用于春夏季童装面料的局部装饰玩具纹样。这一系列设计不仅丰富了童装面料图案种类,而且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年02期 v.37;No.130 21-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2K]

工程技术

  • 基坑开挖水位变化对邻近地铁影响的渗流变形耦合分析

    李延沛;张明;何将福;

    针对基坑降水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问题,为有效评价基坑降水对邻近地铁隧道安全的影响及降水方案的可行性,结合某基坑工程,分别采用渗流计算软件与有限元软件计算基坑降水引起的浸润线与附加沉降,分4种工况分析基坑开挖水位变化对邻近地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止水帷幕完全不漏水,将止水帷幕设置于坑底下11 m时,基坑开挖降水引起邻近地铁隧道产生的最大横向变形仅为1.99 mm;当止水帷幕设置于坑底下11 m,降水至坑底下14 m时,基坑开挖降水引起邻近地铁隧道产生的最大竖向变形为9.85 mm,最大附加弯矩为47.60 kN·m,最大附加剪力为37.75 kN;4种工况下基坑开挖降水引起邻近地铁隧道产生的竖向变形均略大于4 mm,均不满足地铁运营线路轨道变形在±4 mm内的要求,会对邻近地铁运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2025年02期 v.37;No.130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聚乙烯纤维加筋膨胀土动力特性研究

    宋龙丽;肖桂元;黄楚天;李颖鸿;王一鹏;

    为研究不同掺量(0%、0.1%、0.3%、0.5%、0.7%、0.9%)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筋膨胀土在各围压(100、150、200 kPa)下的动力特性,通过动三轴试验绘制动应力-动应变曲线、动弹性模量-动应变曲线和残余应变-动应变曲线,分析了加筋膨胀土的动力特性。结果显示:在相同动应变条件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改良膨胀土的动应力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筋膨胀土的动弹性模量始终高于素膨胀土,且与动应变负相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掺量对相同围压下的残余应变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当动应变ε_d≤0.4%时,不同纤维掺量下土体残余应变基本相同,当ε_d>0.4%时,残余应变值出现明显分离,并呈指数增长。随着围压的升高,改良膨胀土动弹性模量、动应力和残余应变均优于素土;在相同的围压和动应变条件下,纤维掺量为0.3%时,改良膨胀土动应力、动弹性模量改良效果最佳;纤维掺量为0.3%对土体残余应变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土体的膨胀性被明显抑制,抗塑性变形能力提升,有助于缓解交通荷载等动荷载引起的膨胀土沉降破坏。

    2025年02期 v.37;No.130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 电机故障远程诊断系统设计及故障分析

    徐平;

    基于物联网模块ESP8266Wi-Fi和单片机STM32F767开发了故障数据远程采集与传输系统,可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进而基于频域分析对异步电机常见的固定松动和转子偏心进行实际检测。结果表明:当电机存在固定松动故障时,在100 Hz附近出现特征分量,且与地面平行、与电机轴垂直方向的数据更为有效;当电机存在转子偏心故障时,在25 Hz附近出现特征分量,同样是与地面平行、与电机轴垂直方向的数据更为有效。

    2025年02期 v.37;No.13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改进开关磁阻电机结构优化

    韦润通;王智冲;

    为降低开关磁阻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提出了一种在传统电机定子凸极内部开设圆形槽的新型定子结构。首先对槽的设计变量进行参数化计算,然后使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优劣解距离法选取最佳参数,最后通过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对电机定子进行谐响应和声场仿真分析,并对比了传统电机和优化后电机的振动响应和噪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机径向力峰值减少了7.71%,声功率级降低了7.4 dB,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也均有减少,验证了该结构可以减少开关磁阻电机的振动和噪声。

    2025年02期 v.37;No.130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 一种变定长自动化钢丝校直机的设计

    牛苗苗;郭怡;

    钢丝(钢筋)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拉拔会产生残余应力、纵向弯曲和横断面椭圆度等缺陷,因而需要设计一种变定长自动化钢丝校直机,对直径3.5 mm以下的钢丝、铜丝进行校直。所设计的变定长自动化钢丝校直机主要由第一导向装置、校直旋转滚筒、机架、第二导向装置和变定长剪断装置等构成,钢丝通过该装置后可消除残余应力、纵向弯曲和横断面椭圆度等缺陷,满足使用要求。

    2025年02期 v.37;No.130 50-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 茶叶揉捻机揉桶拓扑优化

    王智森;吴警卫;万振鹏;

    针对茶叶揉捻质量不稳定造成揉桶危险部位出现变形、裂纹的问题,提出了基于UG/ANSYS的茶叶揉捻机揉桶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借助UG软件建立茶叶揉捻机实体模型,分析危险工况时揉桶的受力情况,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完成揉桶的静态分析,可知揉桶的最大应力及变形量均在允许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拓扑优化理论对揉桶模型进行重构,分析茶叶揉捻规律,得到揉桶的最佳优化部位。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茶叶揉捻性能的前提下,优化后的揉桶质量减少了9.5%,较好地实现了轻量化目标。

    2025年02期 v.37;No.130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面向茶园场景的改进型GCANet去雾算法

    蒋清峰;李龙;

    茶叶嫩芽的识别往往面临体积小、易被周围叶片遮挡等问题,尤其是在春季,茶园中雾气浓度较高,进一步增加了检测的复杂性。为减少雾天对视觉检测的干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图像去雾算法,以提升茶芽检测的准确性。首先,在原始去雾模型GCANet的编码层卷积模块中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机制(CBAM),以提升特征提取效果;然后,将自适应特征融合(AFF)注意力模块整合至GCANet模型的平滑残差模块,从而有效保留图像细节;最后,使用重构的损失函数提升去雾后图片的感官质量。与原始GCANet去雾模型相比,该模型在薄雾、中雾和浓雾条件下的去雾效果显著提升,PSNR指标分别提升了3.370、3.435、3.644 dB,SSIM指标分别提升了0.033、0.094和0.138。

    2025年02期 v.37;No.130 59-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基于双目视觉的棉花采摘目标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

    吕俊;韦海诚;

    针对棉花采摘机器人自动采摘棉花过程中需要实时检测并定位棉花的问题,对基于双目视觉的棉花采摘检测与定位技术进行了研究。在YOLOv5s模型中,首先利用Mosaic数据增强技术把CSP结构融入Darknet53,减少模型计算量和内存占用量,然后将模型Neck中的SPP替换为SPPF,解决目标多尺度问题,提高模型计算速度,最后使用搭建的棉花检测与定位系统对不同数量和不同朝向的棉花进行检测并定位。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定位不同数量和不同朝向的棉花,检测精度达99.4%,基本可以完成棉花检测与定位任务。

    2025年02期 v.37;No.130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 知识传播的动态分层复杂Agent网络模型研究

    赵业清;

    为真实反映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知识主体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网络结构与知识传播之间的相互影响,解析网络系统知识动态演化过程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一种动态分层复杂Agent网络模型。首先把复杂网络理论和多Agent仿真技术融合,在知识传播网络模型中引入动态分层网络理论,通过赋予Agent不同等级层次及配置概率矩阵,生成满足要求的社会关系网络,然后根据定义的知识传播规则实现知识网络的动态演化。以动态分层复杂Agent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社会网络模型能真实反映现实知识网络的社会结构特性,故在所建知识网络模型基础上仿真分析了不同网络层知识主体个性特质,以及知识主体参与知识传播意愿和初始传播者比例对知识传播及知识网络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复杂网络和多Agent技术的有机融合,可为多维度描述和揭示知识网络动态演化规律提供技术和手段,也可为进一步提高知识传播效率,改善知识传播途径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2期 v.37;No.130 71-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基础科学